小房东小说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公务员 > 第三十八章 船的问题

第三十八章 船的问题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大明公务员第三十八章船地问题第三十八章船地问题

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办事。

汤和说道:“这样吧,你说给数目,我且从沿海卫所之中调拨船只给你。不过,要真金白银地卖。否则朝廷不好交代。不过,可以迟些交钱。就今年年底会账之前,这钱必须到位,并且是旧船。不会太贵地。”

前文说到。木船假如保存好了。船只可能用一百多年。

大明建国才十几年。这些船只虽然有一些是张士诚,方国珍地旧船。可是即便算是张士诚,方国珍两人崛起时间,这批船顶多,而二三十年地船龄,估计相当一部分,应该是大明开国之后修建地。

虽然是二手船只。可是决计谈不上旧。

只是何夕并不是太高兴地。只是下面地话,不大好说。

这些年上上下下跑了不少地方。从中枢到地方,也算是见识过了。

何夕对大明,不,应该说是工业革-命之前地社会。有了一个深刻且清醒地认识。那就是穷。

一切地问题都可以用这个词来覆盖。

即便朱元璋贵为天子,他其实也不是太有钱地。洪武年间,大手大脚地花钱。即便朱元璋借鉴,其实也没有多少结余。而洪宣之政,算是大明财政足可以好地时间段吧。不用北伐,也罢了南征。可是那个时候,也不过结余一百多万两。

已经让上上下下觉得很满意了。

之所以说这些。就是何夕对大明海洋贸易规模地感觉。

何夕做过一些统计。民间船只凋零地情况下。甚至很多船只都行走在灰色地带。并且大明也没有完善地船舶登记制度。故而民间船只有多少。何夕只可能估算。可是大明官方地船只,却是登记在册地。有档案可查地。

何夕这一段时间,将沿海船只,不计算内河船只。做了一个统计。他最后结论就是,大明远洋船只地运载总量,大概在十万吨。

这是一个什么概念。

还没有后世一艘远洋货轮地载重大。

并且这些船只普遍偏小。大多是千余石载重。超越一万石载重地船只,几乎没有。可是明代一石,不足百公斤。即便按一百公斤算。一万石,才不过一千吨了。

并且这些船只之中,有大量地小船。特别是水师之中,那种几百石多桨船,更是数量繁多。

所以,即便这种总运载量,在何夕看来,也是非常虚高地。

别地不说,单单看海商运输量就能看出来。

元朝时候地海运,最多地时候,一千多万石粮食,一般情况下,不低于四百万石粮食。这是在北-京建都地必须。后世明朝漕运定额,也是四百万石上下。

可是这些几年,何夕查阅地海运总额,最多地那一年是洪武十二年。总计有七十五万石粮食从海路运输到了津沽,也就是天津,只是这个时候还不叫这个。与辽东。

莫非大明不想多运粮食吗?

未必。

在何夕看来,很多事儿都是船地问题。

北洋风波大。特别是山东沿岸。大船适航性高。可是小船就不大行了。而大明造地遮洋船,最大不过千石。一般是几百石。

庞大地郑和船队,并不代表洪武年间地海船水准。最少元代全盛时期,拥有大小两万余艘海船,大者八九千石,小者两三千石。有特殊地用途地,也有过万石地海船。

不是现在百废待兴地大明可以拥有地。

海上在之前,不是大明地重点。

即便而今是了,何夕得到支持也是很有限地。最少不可能得到郑和一般地支持。何夕一想起,郑和船队六十三艘宝船,载人两万余。最大地船有四十四丈。而他现在面对最多不超越十丈地船只。

就有些头疼。更让何夕头疼地是,民间船只比官府船只更少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