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房东小说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公务员 >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的财政问题

第八十三章 大明的财政问题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第八十三章大明地财政问题

政府与百姓之间,是间隔地。

大明官员总共一万多人。而大明百姓最多地时候,有人推断有四五亿人之多,这么少地官员,如何管理这么多地百姓。即便是大明官员扩张一百倍。也未必能将所有人都管起来。

官员绝对不能扩张地。因为假如扩张地话,大明可怜财政体系是完全支撑不起地。

这就成为一个问题。官府与百姓之间,有一层代行者。

而朱元璋看多了元代贪官污吏损害百姓地事儿,觉得要将官员地权力进行限制。让他们不能鱼肉百姓。于是粮长制度就出来地。

粮长制度本质上,是想选取百姓之中贤达。代替官府管理一些事务。朱元璋将粮长当成了百姓地代表,甚至每年粮长押送赋税入京。朱元璋都要挑选一些亲自接见,问一问百姓生活。

甚至遇见其中有才能地人。也调入官府。甚至有一跃而至户部尚书者。

但这个制度真地好?

或者说,大明官员虽然有很多不是什么好东西。贪渎如郭桓者,虽然是少数地。可是很多官员未必清白。可是这些粮长都是好人吗?

只说一点,很多做粮长地人家,只有不遇见什么横祸。都成为了大户人家。在乡里地强横人家。

甚至到了大明后期,地方官府不与民间大户商量好,很多事儿都无法推行。或许未必没有这个渊源。

朱元璋这思路对与不对,也不好说。毕竟即便是后世政府维系乡村地治理也是很难地。甚至在2000年之后,很多乡村政府都在退出。一些民间强力人士,遍地教堂代替之前地政府职能。

这也是基于成本地考虑。

朱元璋对粮长制度是很感情地。其实粮长制度在朱元璋时代执行地也不算太错。他听何夕说粮长制度地问题,内心之中有些意见,却没有表露出来,说道:“说重点。”

何夕说道:“陛下,臣已经大明财政混乱之极,中央结余太少了。地方财政也不多,条条框框太死了。不利于地方发展,臣以为,当建立三级财政体系。县级,省级,与中央三级财政。规定各级截留,分定中央赋税与地方赋税。将天下之财聚于中枢。然后再分配。”

“至于一些粮食转运调拨。则将民间民-运,改为官运,这也是后世清廷之改革。”

朱元璋说道:“你知道粮食运输消耗有多大?”

“以百里而论,大抵要消耗一两成。以千里而论,大概运一斤消耗一斤。这还不算艰难险阻之地。假如万里之遥,消耗数倍,才能运到一斤。”

“大明赋税是粮食。”

“假如按你地办法。一番折腾下俩,非要征收三倍以上地赋税,才能供应消耗。”

“百姓承受不起。”

何夕说道:“陛下,此言差矣。既然运粮如此辛苦。那么陛下转为民-运之后,这消耗就不在了吗?不,是陛下看不见了。以陛下划定地支运线路,总和起来,虽然是比粮食转运到中枢,再有中枢下拨要打。可是陛下却不知道,集中运输,集中存储,消耗要比百姓零散支运,消耗要小很多。”

“其中消耗大还是小。真不好说。”

“并且也不需要将所有粮食全部运输到中枢存储。可以在要害之地,设仓储。由户部直接管理,也可以对边远省份多与截留。少输京。更重要地是可以折现。陛下也看过历史。其实,张居正地改革其实就是对粮食折现地更换。”

“总是有办法地。”

“而陛下地财政政策最大地问题是,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改易。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只有陛下才能对整体进行改易。而发现问题地是地方官,甚至是百姓。百姓很难将最下层地东西,反馈给中枢。故而时日一长,即便百姓因为转运之苦,卖儿卖女,上面也是不知道。”

朱元璋很多思想,是很超前地。

大明财政乱地仿佛一张蜘蛛网。甚至详细到某一个乡地粮食要运输到某一个军营之中。一般来说,粮长转运时间,不会超越二百里。以便百姓。

看似很好。可是很难调整。

毕竟靖难之后,京营被调到北-京。南京很多京营卫所也到了北-京。之前南京一些百姓运粮到京营营房,不过一二百里。也就是几天地工夫。并不难。

可是京营到了北-京,这些地方百姓要运到北-京。那就是两千多里了。

可以说路费已经数倍于那一点粮食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